首页
走进一中
成绩查询
新闻动态
一中视频
服务平台
留言板
日常成绩
历年高考录取库
全站
文章详情
秦安历史上第一所中学,始建于1929年
成纪广林
2024-06-08
(一)
秦安历史悠久,文风盛行,远的不必追述,仅清朝一代,据省、州、县志所载,有文武进士20人,内有翰林4人,文武举人235人,贡生(包括恩、拔、优、岁、附)213人。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5 年前后,清代老人活着的尚有 20多人。这时社会平静,若利用有利条件办学,多好!结果事与愿违。
焕然一新的秦安一中
1924年孔繁锦任陇南镇守使时,给秦安派烟亩罚款12万5千白洋,从中提出百分之十,即1万2千5百白洋作为县办中学的基金。款收齐后,因无人出头办学,将款借出生息(利少等于将款存起来)。
1926年初秋,孔繁锦被国民军赶走时,孔的弟弟孔繁铨驻防通渭,闻讯带领部队赶赴天水。路过秦安,将县长水怀智绑住,拿去中学基金2000白洋。
1929年春,蒋、冯、阎大战,国民军东下时,派人将县长郭春煦和大小士绅绑了,将1万白洋拿去,办中学之事遂成泡影。
(二)
1928年秋,秦安县南下关人成际䪫,字元音,于北平民国学院毕业回县。即以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为己任,首先倡办中等学校,以县城万寿宫为主体,包括观音庵、城隍庙、娘娘庙、马王庙和关帝庙等为校址
(成纪广林按:今兴国文化广场)
。后来扩展,将新建的师范学校
(成纪广林按:今县图书馆东北)
和明伦堂
(成纪广林按:今兴国四小所在地)
等地方包括在内。修建开始后,来自各方面的反映很多,有不叫拆神像的,有讽刺的。最不幸的就是马仲英破县城一事,真是创巨痛深。
成际䪫塑像
1929年(民国十八年)春,招收第一班学生时,秦安遭到特大年荒。天灾人祸接踵而来,困难情况不言而喻。开办中学的校长成际䪫没有被困难吓住,积极筹款办学,经政府和地方绅士的协助,将驮捐拨给学校,包与私商张永年(奶名张奶娃,城内北关人),一年包1千白洋。又于各行(布行、皮行、油行、屠行、斗行等)附加学用约1千白洋。另有学田款、教育局补助款(确数不知),主要靠这些钱来修建。无人指导修建,校长亲身上阵,有时忙的不吃午饭,在学校喝白开水、吃干馍,就投身工作,或出外办事,任劳任怨,数年如一日。缺教师,各处请。如教唱歌、绘画的是县百货局长王绍先(河北人),教英文的是邮政局长党xx,教几何的是杨xx (天水人,名字记不清楚)。没课本,手抄、油印或石印。“九一八” 事变之后,全校师生积极行动,开大会,发代电,宣传抗日,演话剧《十万金镑》,反映很好。
笫一届学生,春季始业,学制四年。课程除理科外在文科方面有古文、语文、诗选等。古文是清代举人高秉衡兼任,教课负责,批改作业认真。我敬仰老先生,曾写过一首诗,抄录如下:
夫子生前称文豪,深宵点石不辞劳。
潜移默化育桃李,古造热肠感后曹。
高秉衡遗像
高公当时任县志局总纂,工作份量重,从未请假误课。先后任课的还有前清秀才薛仰曾(字子瞻),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的王水心,国立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魏接天等。讲课深得同学之敬仰,至今相谈,交口称赞!历届教师中,受学生敬仰的还有赵衍熙、肖铭九(天水人)、魏次征、蔡景文、安步青、王汝桃、高可青等。
从第六届起,改为三三制,秋季始业。第十一届起,学生增多,每级改收两班学生。又办过一班师训班,全名是“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”,学制三年。1940年从十二届起,开始有女生,男女同学,对开风气、变旧习,有很大的作用。1945年十七届起,开始招收高中,校名改为“秦安县立中学”。第十八届起,每级增至三班,办简师班一班,后又续办两期。
“秦中”开办初,为加强体育活动,学校请本县武术家贾仁山、张仲彪、赵骏烈诸先生教
国术
,很受同学欢迎。历任校长多有建树。他们是:成际䪫,北平民国学院毕业;徐云章,县城清嘉巷人,北平华北学院毕业;王显西,郭嘉镇人,甘肃第一师范毕业,曾任秦安县教育局长等职。
抗战时沦陷区教师组成的“战地教师服务团”进驻我县后,“秦中”当局将团里有专长的教师请到学校任教。先后有教理化的马绍勋,教数学、化学的刘致和,教英语的刘福卿,教体育的杨能训,教音乐的潘鉴之等。这些先生授课得法,对学生的提高大有裨益。
(三)
1949年解放后,党和政府关心学校,于1950年初先后派校领导和教师到“西北人民革命大学”学习。1952年在兰州参加思想改造。通过学习,放下包袱,积极工作,土改前“秦中”成立宣传队,效果很好。宣传队回校后,大家谈情况,说到演《白毛女》到群众家中吃饭时,给扮演杨白劳的窦志祥老师碗里放的好吃的东西多,给演黄世仁的任振中和演牟仁智的邓守基同学碗里放的鸡蛋、肉少时,逗得大家大笑不止。一致认为,这是群众看戏后发自内心纯朴的爱憎分明的阶级仇恨所引起的表现。
“秦中”历届毕业肄业的高、初中、简师学生中,成绩突出的有兰大教授冯绳武,治沙专家郭普,兰州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马桃桃,西南石油学院教授、物理系副主任李天增,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何维中等。他们是“秦中”的高材生,求学会考时,名列甲等。工作中多有成就,有专著有发明创造,硕果累累,为母校争光不少。还有好些同学在各项工作中也有成绩。
谚语曰:“饮水思源
。
”
又曰:
“吃米不忘种田人。
”“秦中”历届毕业的同学,在各条战线上所作出的成绩,是在党的领导下,在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下取得的,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,我们大家应永远记住。
阅读399
分享
写评论...
发表评论
登录评论
匿名评论
提交
提交